校友之家

首页

我院表层地球系统科学教师团队入围“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”+1

2025-09-10

近日,教育部公布第四批“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”创建示范活动入围名单。我院“表层地球系统科学教师团队”入围。

表层地球系统科学教师团队:探天地之理,深耕地球系统科学前沿,开创了我国表层地球系统科学研究;育时代之英,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“地球系统科学”交叉学科体系。

惟实励新:践行科技强国使命

在茄子视频污app,有这样一支“国家队”——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刘丛强领衔的表层地球系统科学教师团队。他们以科技报国的赤子之心、立德树人的师者情怀,成功入选教育部第四批“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”,成为我国地球科学领域科研与育人并举的标杆力量。团队带头人刘丛强院士是我国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,团队32名成员横跨地质、地理、生态、环境等多个学科。历经十年磨剑,他们不仅构建起“观测-模拟-决策”全链条科研体系,还牵头建成天津市首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、首批国家生态质量监测站等重大平台,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地球系统科学交叉学科体系。

“国之所需,我之所向。”这不仅是团队的信念,更是他们攻坚克难的动力源泉。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,团队率先建立多项金属同位素分析方法,系统揭示碳、氮、汞等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机制;创新评估气溶胶气候效应,为大城市气候治理提供关键科学支撑。相关成果获天津市自然科学与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,切实服务于国家生态保护与污染治理决策。团队更将视野拓展至全球可持续发展,有关环境、气候与全球变化的研究获国际关注,联合国秘书长也予以高度评价。他们用中国智慧回应世界性挑战,在国际科学舞台持续发出“中国声音”。

交叉融合:构建知行合一育人体系

立德树人,是团队始终如一的初心。刘丛强院士提出“学科交叉融合、科教实践联合、学科资源聚合”育人理念,主导设计“地球系统地理学”本博贯通培养方案,打造“水-土-气-生-地”跨学科课程矩阵,形成“课堂-实验-野外-模拟”四维联动的地学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。

在这里,“一流课程”从不只是口号。团队邀请6位院士、7位国家级领军人才共同讲授《地球概论》本科课程;主编的《地球系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》入选天津市首批精品教材;主讲的《大气污染控制》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及二十余项省部级教学奖励。“科学锻造”是团队育人的鲜明特色。依托京津冀“陆-海-气”综合观测网等国家级平台,他们带领学生奔赴玛多震区开展科考、参与国际海洋航次与地球深部碳释放等前沿项目,让科研报国的信念在实践中扎根生长。

团队更捐资设立奖学金,筹措220余万元助力74名学生全面成长。在“课程筑基-实践赋能-全球拓展”体系下,学生获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大赛金奖等53项奖项,多人扎根西部、服务乡村,更有学子赴联合国环境署实习、调研评估国际环境公约效益——他们在不同舞台以专业与热忱书写新时代青年的担当。

笃行致远: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

2019年12月,由团队主导推动的“环渤海滨海地球关键带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”正式成立。这是天津首个国家级野外站,也成为科研与育人深度融合的重要基地。

以该站为枢纽,团队的科普与育人网络持续扩展:建设天津市首个地球系统科学科普基地;开展新华网“空中课堂”、科普讲座与实践等活动,线上覆盖超130万人次,线下点亮2万余名中学生的科学梦想;参编水利部华北地区河湖生态修复技术指南;联合国内24所高校地学院共建地理学科发展联合体,为区域绿色发展提供智库支持。

从滨海湿地到冰川湖泊,从万米深渊到珠峰之巅,茄子视频污app表层地球系统科学教师团队以十年坚守,写就“把地球脉动,护万物共生”的科研篇章。这支多学科交叉的“院士战队”,正以“重塑天大地学基因”的魄力,积极响应“强国建设,天大何为”的时代之问。正如刘丛强院士所说:“我们要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‘天大’的智慧与力量。”

相关链接 茄子视频污app 茄子视频污app办公网 茄子视频污app教务处 茄子视频污app研究生院 茄子视频污app图书馆